【中國智能制造網 智造快訊】隨著自動駕駛商業化步伐不斷加快,各國之間的競爭也逐步升溫。其中,自動駕駛法律的制定與完善成為備受矚目的一環。畢竟,只有在法律框架及細則上取得進展,自動駕駛產業化才能獲得堅實基礎。
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提速 法律之爭成新焦點
在交通領域,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其實已經有些時日了。無論是軌道交通,還是民用航空,自動駕駛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普及應用。如今,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自動駕駛技術正加快與道路交通領域相融合,自動駕駛汽車逐漸走向商業化。
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之所以備受矚目,不僅在于其能夠有效提升交通安全、緩解道路擁堵、減少污染排放,同時,自動駕駛汽車還是一款新的“智能手機”,是未來智能終端平臺競爭格局中的重要一環。
因此,掌握自動駕駛技術優勢,并實現商業化部署,將成為占領汽車產業與出行產業未來市場制高點的關鍵。據國外研究機構預測,到2025年,自動駕駛汽車將可以產生超過萬億美元的巨大產值。
目前,不少發達國家都已經充分認識到了自動駕駛汽車產業的光明前景,紛紛加大布局力度,在在政策法規、技術研發、市場應用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創新探索。其中,各國在自動駕駛法律方面的積極推進,已經成為相互競爭中的重點之一。
得益于在汽車工業、高科技領域的強大實力,美國在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上依然處于地位,在相關法律的制定與完善方面同樣如此。2013年,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委員會發布了指導性文件《關于自動駕駛汽車法規的意見》;2016 年,美國政府出臺了《聯邦自動駕駛汽車政策》;2017年,美國國會正式通過了《自動駕駛法案》。
除了美國之外,英國發布的相關法律規定,自2015年1月起,開始允許自動駕駛汽車正式上路測試,但要求車輛必須配備測試人員并要對車輛的安全性負責,對保險、基礎設施及測試人員的培訓也有相關的明確要求。
2016年,日本警察廳頒布《自動駕駛汽車道路測試指南》,允許自動駕駛汽車上道路測試試驗。
2017年,德國聯邦參議院發布相關法案,允許自動駕駛汽車在公共道路上測試,在自動駕駛車輛可以自行操控轉向盤以及制動的情況下,駕駛員可以手離轉向盤,上網、瀏覽郵件皆被允許。
近修訂的《韓國汽車管理法》允許在城市道路上測試自動駕駛汽車,這意味著韓國道路將成為自動駕駛汽車測試場。自動駕駛汽車開發機構已經在制作更多地區的地圖。
日前,澳洲交通委員會也宣布起草一份新的國家法規,旨在推動自動駕駛車輛在澳大利亞的上路行駛。據了解,新法規將于2020年完備施行,預計將幫助生產自動駕駛車輛的眾多車企及公眾了解將要施行的法律框架,加快自動駕駛車輛在澳大利亞的引入速度。
我國自動駕駛研發雖起步較晚,但產業發展動力強勁。在政策引導和資本催化下,自動駕駛成為了產業跨界融合焦點。國務院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將智能網聯汽車列入未來十年國家智能制造發展的重點領域;工信部發布的《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技術路線圖》制定了智能網聯發展目標和戰略規劃,以引導汽車制造商的研發以及支持未來政策制定;2018年,國家發改委也發布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進一步對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做出規劃。
此外,自2017年12月開始,我國地方省市開始陸續發布自動駕駛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定。2018年4月,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三部委聯合印發了《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試行)》,正式宣布自動駕駛汽車路測獲得國家層面認可與支持。
在范圍來看,自動駕駛法律的推進速度還比較緩慢,但是在美國、歐洲、中國、日本等國家的下,未來有望加快實現新的突破。當然,無論是自動駕駛產業發展,還是自動駕駛法律完善,或是相關基礎設施建設,都非一日之功,還是要依據本國實際情況及需求,在以安全為要義的基礎上,來穩步、有效地推進。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