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出于提升交通安全的目的,還是出于提高出行效率,這都充分體現了自動駕駛汽車發展將帶來的積極價值。而且,作為汽車領域變革主流方向,自動駕駛已經成為一個新的龐大產業,市場潛力不可估量。在這樣的背景下,自動駕駛汽車正加速從研發走向商用。
目前,美國、中國、歐洲、日本等汽車產業大國紛紛加大對自動駕駛產業的投資和支持,持續強化本國自動駕駛產業布局,并通過政策、標準、資金、監管等各種方式來推動和規范自動駕駛行業,為自動駕駛汽車的公共道路測試及試運營提供多方面便利。由于各國國情和產業實際的不同,在自動駕駛汽車發展上也呈現出多元化趨勢。
自動駕駛發展路線差異
在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上,美國屬于先行者。谷歌母公司旗下的Waymo早前是谷歌自動駕駛部門,后來獨立了出來,一直到現在都是自動駕駛領域的“領頭羊”,在技術榜單中長期居于。此外,美國還有其他眾多的自動駕駛相關企業,如出行公司優步、汽車制造商通用等。而且,美國在自動駕駛道路測試和政策法規等領域也相對更為完善。
與美國相比,其他國家在自動駕駛領域尚處于追趕者角色。相對而言,中國的自動駕駛產業發展較為迅速,但是不管是從測試里程還是技術水平來看,和美國依然有一定差距。中國自動駕駛產業要想趕上美國,必須走出一條有本國特色的發展道路,尋找到更適合我們自己的發展途徑。
美國當前的自動駕駛發展主要還是圍繞“單車智能”展開,即研發、測試及產業布局都是圍繞著自動駕駛汽車這一“個體”。在美國已經確立優勢的情況下,以及考慮到本國交通、汽車產業實際,我國顯然應該避開在“單車智能”領域與美國廝殺,而是從“車路協同”角度來取得“超車”的機會。
事實上,我國在“單車智能”方面也已經取得一定進展,國內自動駕駛企業的技術、測試都在不斷推進。不過,我國在“車路協同”領域的突破更加值得關注,差異化路線將為國內自動駕駛產業帶來更多的機遇,也將為智能交通建設提供實在利好。
車路協同決定中國自動駕駛命運
中國為什么一定要發展“車路協同”呢?這不僅僅是因為美國在“單車智能”領域取得了優勢,而是考慮到我國作為“后發者”如何走出一條有機會實現趕超的道路,更加穩妥的道路,有更多可能性的道路。在一定程度上,能否發展好車路協同,決定了我國自動駕駛產業未來的前景與命運。
我們應當認識到,汽車從來不是單獨存在的個體,必須依托道路基礎設施的支撐,以及法規、標志的規范和地圖導航、加油站等的支持。所以,在建設智能交通的大戰略下,通過發展車路協同,推進汽車智能化、道路智能化、監管智能化等,將起到尤為重要的作用,而這也是自動駕駛汽車規模化上路的關鍵。
因此,如果想要依靠單車智能要實現自動駕駛目標,無疑是存在很大難度的。美國相關人士就指出,L5級完全自動駕駛必須滿足在所有道路、天氣條件下的正常與安全行駛,這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要想解決自動駕駛汽車在安全方面的短板,那么就必須借助車路協同,通過智能道路、車聯網、智能交通信號燈等一系列體系化基礎設施來進行支撐。
車路協同的優勢并非只有中國看到,美、日、歐等國如今也在推動在這方面的投資。不過,目前中國的車路協同發展仍然是處于地位的,這樣的優勢一定要充分把握。只要我國能夠在大力推動自動駕駛汽車發展的同時,繼續擴大在車路協同領域的優勢,那么將有機會創造新的市場爆點。
之于智能交通價值幾何?
車路協同的發展不僅對自動駕駛汽車意義非凡,而且對智能交通建設也擁有很大價值。可以說,車路協同幾乎是智能交通建設的“縮影”,如果能夠發展好車路協同,必然將會帶動智能交通加速邁進。
一方面,車路協同的核心在于推動車輛、道路等的智能化,并融合應用5G、云計算、大數據等前沿技術。這既能為信息技術產業提供市場機遇,也將為智能交通建設打好基礎,使得智能交通體系的“任督二脈”被充分打通,從而在整體智能化發展上更加順暢。
另一方面,車路協同的發展,將會大幅降低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制造和部署成本,同時也相應降低整體支撐體系的成本投入。這樣一來,智能交通建設在投入方面可以獲得很大優勢,也能夠以更少的成本來取得更加全面、深入的智能化升級。
因此,無論是從宏觀的智能交通建設,還是從“微觀”的自動駕駛汽車商用,發展車路協同帶來的收益都是非常巨大的。鑒于此,我國應當進一步加強在車路協同領域的投入和布局,逐步擴大相關優勢,為國內自動駕駛產業與智能交通落地提供更大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