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國大多數省區市在嚴格防控疫情的基礎上,開始逐步推動企業復工復產,越來越多的務工人員正從各地返回一二線城市。在復工后,對于上班族來說,通勤問題是主要的困擾。在當前的疫情形勢下,選擇何種通勤方式至關重要。
防止疫情傳播和感染,需要避免人員集中和大規模流動。就通勤方式來說,公交車和地鐵屬于人多密閉的交通工具,交叉感染的風險相對較高;出租車、網約車要稍好一些,乘坐人數少,拼車幾率低;私家車、非機動車則是相比之下更為安全的。其中,非機動車就包括了共享單車。

因為這次疫情,已經復工的不少上班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更愿意選擇共享單車或者共享電動車出行。本來陷入了“冬眠”狀態的共享單車就這樣被意外“喚醒”,行業發展似乎迎來了特殊的轉機。那么,共享單車真的能就此翻身嗎?
共享單車的“沒落”
前幾年,在互聯網技術加快普及應用,大數據、物聯網以及傳感器等新技術持續發展等因素影響下,共享經濟迎來了快速崛起,共享單車就是顯著代表。在共享單車行業發展初期,各路資本瘋狂涌入,各種“顏色”的共享單車充斥在大街小巷,消費者的使用成本一度近乎于無。
后來,由于過度投放和管理不當,街頭巷尾的壞車、廢車越來越多,停放秩序愈發混亂。各地政府開始先后出臺相關管理規定,遏制共享單車的無序投放、停放狀態。即便如此,“單車墳場”也越來越具規模,令人觸目驚心。
2018到2019年,共享單車行業的資本動作開始趨于理性,業內洗牌也幾近完成。阿里扶持的哈羅單車,收購摩拜的美團單車,還有滴滴支持的小藍單車和青桔單車成為后的競爭者。這些活下來的頭部品牌更加關注變現問題,持續發力運營端,對于政府的監管也更加配合。
當然,注重變現也意味著共享單車“漲價”不可避免。2019年3月,滴滴運營的小藍單車和青桔單車在北京首輪漲價潮,隨后摩拜單車、哈啰單車也調整了起步價。這一年,共享用戶經歷了起步價上漲、計費規則調整、運營范圍縮小等各種調整。
在遭遇“押金退返難”、小品牌“猝死”、資本活躍趨冷、監管日益嚴格、“起步價上漲”等一系列情況后,用戶對于共享單車的喜愛與信任迅速消退,共享單車行業逐步走向了“沒落”,昔日的空前盛況眼看著就要成為歷史。
被疫情突然“喚醒”
共享單車陷入了“冬眠”,似乎再也難以重現曾經的榮光。然而,突發的疫情,讓共享單車被重新“喚醒”。
在疫情防控初、中期,出于管控需要,全國許多城市都減少或者暫停了地鐵、公交車、出租車等公共交通的運營。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疫情防控人員、醫務工作者開始選擇步行和單車出行。由于并不是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單車,共享單車成為了主要的選擇。此時,共享單車開始體現出其獨特作用。
如今,在全國各地復工復產企業逐漸增多的形勢下,務工人員在上下班過程中選擇何種交通方式引發了大家的關注。有關部門建議,應當優先選擇私家車、單車、步行等出行方式,從而防止不必要的接觸和人流聚集。
那么,因為這次疫情而產生的以外需求,能否幫助共享單車行業迎來真正的“重生”呢?有業內人士認為,雖然疫情為共享單車帶來了一定的用戶活躍和用戶增量,但是這一利好不會無限期持續。等到疫情結束,人們就會再度“放棄”共享單車,選擇地鐵、公交車等交通工具出行。
不過,也有人認為,受這次疫情的影響,接下來人們對于自身健康會更加重視,或許有一些人會盡量避免集中聚集,選擇共享單車等更加健康、更加小眾的出行方式。所以,共享單車這次醒來后,會否很快重新歸入沉寂呢?我們還需拭目以待。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智能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智能制造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智能制造網”,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9719789;郵箱:1271141964@qq.com。